西安志诚电梯工程有限公司

主营:西安二手电梯回收,西安电梯拆除,西安旧电梯回收

免费店铺在线升级

联系方式

电梯回收产品的问答

2019-03-05 08:33:35  2773 次浏览

有调查显示,在诸多导致电梯隐患的因素中,制造质量占16%,安装占24%,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%。而作为我们乘客,了解电梯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,遇到危险时才能应付自如,临危不乱。以下总结电梯常识问答,及电梯知识大全与大家分享:

1、电梯运行中突然停电是否有危险?

电梯运行中如遇到突然停电或供电线路出现故障,电梯会自动停止运行,不会有什么危险。因为电梯本身设有电气、机械装置,一旦停电,电梯的制动器会自动制动,使电梯不能运行。另外,供电部门如有计划的停电,事先会通知的,电梯或提前停止运行。当电梯停电以后,轿厢下部有钳,它会卡住导轨,是轿厢固定在导轨上面,不会滑落。有的电梯控制柜里面有应急电源,当突然停电以后,应急电源里面的电量足以把轿厢送到近楼层,打开门让乘客出来。

2、电梯运行突然加快怎么办?

电梯的运行速度不论是上行还是下行,均应在规定的额定速度范围内运行,一般不会超速,如果出现超速,在电梯控制系统内是有防超速装置(限速器,当电梯的速度超过额定速度的115%,它就会动作),此时,该装置会自动动作,使电梯减速或停止运行。

3、电梯的厅门能否扒开?

电梯的厅门在厅外是不能扒开的,必须用专用工具才能开启(专用工具由维修人员掌管)。乘客是不准扒门的,更不能打开,否则会有坠落井道的危险。

4、电梯是如何运行起来的?

电梯有一个轿厢和一个对重,通过钢丝绳将它们连接起来,钢丝绳通过驱动装置(曳引机)的曳引带动,使电梯轿厢和对重在电梯内导轨上做上下运动。

5、电梯关门时被夹是否会对人造成伤害?

电梯在关门过程中,如果厅轿门碰到人或物,门会自动重新开启,不会伤人。因为在门上设有防夹人的开关,一旦门碰触到人或物,此开关动作使电梯不能关门,并重新开启,然后重新关门。另外,关门力是有规定的,不会达到伤人的程度。当门关到后的时候是不会再开门的,请注意。

6、电梯的钢丝绳是否会断?

电梯用的钢丝绳是电梯专用的,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和要求。钢丝绳的配置不只是为承担电梯轿厢和额定载重量,还考虑到了曳引力的大小,因此,钢丝绳的抗拉强度大大的大于电梯的载重量,它们的系数都在12以上,通常电梯都配有四根以上的钢丝绳,一般情况下电梯钢丝绳是不会同时断的。电梯的系数是很高的如果发现钢丝绳断股的话,这台电梯就会被停用,待更换钢丝绳以后再投入使用。

7、当电梯突然停电或出现故障,被困在轿厢内则应注意些什么?

当您被关在轿厢时,应听从电梯司机的指挥,若无司机的状况下,可通过通讯装置与相关人员联系,以求解救。千万不要用力扒门或自行跳出,以免发生危险。

8、电梯出现什么紧急情况可拨打110?

当电梯出现紧急事故,有伤人、困人(人员被困在电梯轿厢内,无法找到电梯维修保养人员)情况,均可拨打110报警电话。

9、对电梯报警或投诉时应说清什么内容?

应说清电梯的具体情况,并应说清电梯所在的具体位置、电梯的产权单位及负责部门的联系人和联系电话、电梯的维修保养单位及联系电话。

10、电梯蹲底和冲顶是否有防护措施?

电梯蹲底就是电梯的轿厢在控制系统全都失效的情况下,会超越首层平层位置而向下行驶,直至蹲到底坑的缓冲器上停止。缓冲器就是为此而设置的防护装置,此防护装置根据电梯的运行速度的不同,分弹簧式和液压式两种。当轿厢蹲在缓冲器上就称为蹲底。此时,缓冲器对电梯轿厢的冲击力产生缓解的作用,不至于对电梯内乘客造成严重的伤害。

11、电梯轿厢超载能自动控制吗?

电梯的载重量根据需要有所不同,电梯只能在规定载重量之内运行,超出时,电梯会自动报警,并不能运行。在轿顶部分有专门的称重装置,载重量是可以调整的。

12、进入轿厢时应注意那些事项?

当您进入轿厢时,如果电梯门开着,要看一下电梯是否在平层位置,特别是在夜间光线不清的时候,更应注意轿厢是否在本层,否则有可能造成伤害,并应快进快出。

13、电梯出现什么情况下可进行质量或投诉?

当电梯经常出现关门、夹人、不平层、冲顶、蹲底、电梯司机或维修人员无上岗证、司机经常脱岗、轿厢内无检验合格证或合格证过期,电梯有异常噪音或声响,异常振动或抖动,轿厢内有异常焦糊味,电梯速度过快或过慢,维修保养不及时,电梯轿厢内无通讯或报警装置等,均可进行质量或投诉。

14、电梯安装、修理单位及维修、操作人员是否应取得相应资格?

是的。电梯安装、维修保养、改造单位应取得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发的资格证书后,方可从事相应工作;电梯安装、维修保养、电梯操作人员均应取得特种人员操作证后,持证上岗。

网友评论
0条评论 0人参与
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,沙发等着你!
百业店铺 更多 >

特别提醒: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、产品及其它相关信息,均由用户自行发布。
购买相关产品时务必先行确认商家资质、产品质量以及比较产品价格,慎重作出个人的独立判断,谨防欺诈行为。

回到顶部